吉林石化120萬噸/年乙烯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2025年8月28日13時,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核心裝置——新建120萬噸/年乙烯裝置裂解爐投油;8月30日10時30分,碳二加氫反應系統調整合格;8月31日19時,產出合格乙烯產品,實現一次開車成功。
至此,吉林石化乙烯總產能躍升至190萬噸/年,躋身全國先進行列。
作為吉林石化公司化工產業鏈的龍頭,新建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由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SEI)工程總承包(EPC),中國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施工建設,總投資41.77億元(含稅),占地面積11.9萬平方米;采用國產CBL裂解技術與LECT分離技術,設備國產化率高達96%,關鍵核心設備實現100%自主可控,綜合能耗等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大型乙烯技術自主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本。同時,裝置環保設計指標全面高于國家標準,在實現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裝置投產后,年可生產聚合級乙烯120萬噸、聚合級丙烯58.7萬噸,同時副產裂解碳四、加氫汽油、乙炔、氫氣等20多種化工原料、產品和半成品,保障公司下游聚乙烯、丙烯腈、ABS等裝置生產;“減油增化”“減油增特”成效顯著,將有力帶動下游高端材料、有機化工等產業鏈升級,為區域培育轉型發展新動能、搶占石化產業新賽道奠定基礎。
裝置于2022年11月12日樁基開工,2023年4月1日土建開工,2024年11月30日機械竣工,2025年4月30日中間交接,2025年8月31日一次開車成功,全程彰顯了“吉化速度”。
建設過程中,吉林石化堅持以系統思維強化組織領導,建立“3+1+3”架構體系,推動管理決策、資源調配、現場執行有機銜接;堅持以精益思想強化過程把控,突出“六大控制”“六化”建設等核心目標要求,以《項目管理手冊》為項目運行管理總綱要,明確《項目總體部署》的指導性地位,實施A、B、C分級分類管控,以會戰機制保證施工節點、保障整體節奏。項目建設團隊創新采用“模塊化施工+數字化交付”模式,攻克多項行業難題:成功完成急冷水塔、乙烯塔、丙烯塔等大型設備的超限運輸與精準吊裝,創造極寒天氣下5臺千噸級大塔“37天5吊”、16臺超限塔“55天16吊”的行業紀錄,裂解爐安裝周期較行業平均水平壓縮3個月。累計完成樁基4241根、混凝土澆筑5.3萬立方米、工藝管道焊口147萬吋、鋼結構2.6萬噸;安裝工藝設備559臺(套)、敷設電氣電纜645.2公里、儀表電纜1442.7公里,安裝電氣設備772臺(套)、儀表設備10246臺(套)。
投產過程中,吉林石化堅持“公司統一指揮、屬地分兵把口、專業有效管控、系統協同推進”總體思路,落實“穩中求進、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全面受控、合規先行”工作要求,成立公司級指揮部,統一思想、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保證“開得起、穩得住、長周期、出效益”。建立日例會、周例會機制,領導干部帶頭進班組、進一線、包區域,層層壓實責任,逐級傳遞壓力。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遵循“八個堅持”原則,嚴格落實試車“五有”要求,緊密排布氣密、水運、置換、烘爐、大機組試運等聯動試車工作,動態調整試車網絡;強化專業力量,組建開工及保運團隊,全程駐廠、即時響應,形成高效聯動機制;各崗位人員嚴格執行操作指令、步步確認,精心監盤、精細巡檢、精準操作,物料輸送平穩,參數調節精準,順利實現全系統流程貫通,所有工藝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
以新建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為核心的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成功實踐了傳統煉化企業“減油增化”“減油增特”和“以新帶老”的改造新模式,構建起具有企業特色、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產品結構,是吉林石化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重要里程碑,將奠定“煉化生精材”全產業鏈布局的堅實基礎,顯著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和吉林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為中國石油煉化業務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