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石化PMMA項目迎新程
新聞事件
近期,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高性能樹脂項目1#18萬噸/年PMMA裝置工程建設已進入安裝高峰,計劃2025年底投產。
作為全球單線規模最大(6萬噸/年)、裝置產能最大(18萬噸/年)及全國首套連續本體聚合工藝的高端光學級PMMA項目,該裝置采用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與浙江智英石化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光學級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工藝技術專利包,由上海智英化工技術有限公司承擔工程設計,并由技術許可方和浙江瑞程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提供核心反應器。
新聞深一度
化工行業新聞熱點解讀
浙石化高性能樹脂項目計劃于今年底投產,意味著在我國高端新材料領域,又一項"卡脖子"技術即將迎來重大突破。
全球PMMA產業格局與國際化困境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稱"有機玻璃"或"亞克力",是一種性能優異的高分子透明材料,具有極高的透光率(92%以上)、優異的耐候性、良好的機械強度和加工性能。
全球競爭格局
當前全球PMMA產業呈現高度集中的競爭格局,主要由少數幾家跨國公司主導。德國贏創(Evonik)、日本三菱化學(Mitsubishi Chemical)、法國阿科瑪(Arkema)和臺灣奇美實業(Chi Mei)四家企業合計占據全球約70%的市場份額。這些國際巨頭不僅擁有大規模的生產能力,更掌握了從原料精制、聚合工藝到產品應用開發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特別是在高端光學級PMMA領域形成了近乎壟斷的市場地位。
國內市場現況
我國PMMA市場存在結構性短缺,通用牌號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依賴進口。智研咨詢發布的研報顯示,2024年中國PMMA進口量達16.28萬噸,出口量5.4萬噸,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高端產品主要被國際化工巨頭壟斷。國內低端產能過剩,但光學級PMMA仍需大量進口,尤其在液晶顯示、汽車等領域。此外,東海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2023年我國PMMA表觀消費量約38.92萬噸,但本土企業產能占比僅39%,高端市場依賴進口。
隨著全球顯示產業向中國轉移、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以及5G通信設備需求增長,高端光學級PMMA的市場缺口將進一步擴大。供需失衡的局面使得突破PMMA"卡脖子"技術、實現高端產品國產化替代變得尤為緊迫。
浙石化18萬噸PMMA項目的技術突破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8萬噸/年PMMA項目的建設,標志著我國在高性能光學樹脂材料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這一項目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因其創紀錄的裝置規模,更因其采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產化技術路線,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高端PMMA生產技術的長期壟斷。
高端PMMA生產技術體系
該項目采用了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與浙江智英石化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光學級PMMA工藝技術專利包,這是國內首個完整覆蓋從原料精制、連續聚合到后處理全流程的高端PMMA生產技術體系。與傳統技術相比,該工藝具有三大顯著優勢:一是產品純度高,光學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二是排放低,單位產品能耗物耗較傳統工藝降低20%以上;三是生產穩定性好,可實現長周期連續運行。這些技術特點使國產光學級PMMA首次具備了與國際一線品牌同臺競技的實力。
全國首套連續本體聚合工藝
項目最引人注目的技術創新點是采用了全國首套連續本體聚合工藝。與國內普遍采用的間歇式溶液聚合工藝不同,連續本體聚合無需使用溶劑,反應過程更加清潔高效,產品分子量分布更均勻,光學性能更優異。然而,這種工藝對反應器設計、溫度控制和物料傳質要求極高,此前只有贏創、三菱等少數幾家公司掌握。浙石化項目通過采用由技術許可方和浙江瑞程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提供的核心反應器,成功實現了這一先進工藝的工程化放大。
創造多項行業紀錄
從工程角度看,該項目創造了多項行業紀錄:單線規模達6萬噸/年,為全球最大;總裝置產能達18萬噸/年,同樣位居世界第一。如此大規模的裝置設計,不僅大幅降低了單位投資成本和能耗物耗,還通過經濟規模效應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據測算,與傳統5萬噸級裝置相比,6萬噸單線規模可使生產成本降低約15%,投資回報率提高20%以上。
項目背后的技術支撐體系同樣值得關注。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作為浙江省高端化學品技術創新中心的依托單位,在聚合反應工程、過程強化等領域擁有深厚積累。該院中試基地配備了國內領先的柔性中試裝置,為PMMA工藝的開發和優化提供了重要平臺。研究院"學科+人才+產業"一體化的創新模式,有效促進了實驗室成果向產業化應用的快速轉化。
浙江智英石化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技術聯合開發方和許可方,在特種聚合物工程化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該公司與浙江大學的長效合作機制,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這種"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模式,正是突破"卡脖子"技術的關鍵所在。
上海智英化工技術有限公司承擔了該項目的工程設計工作,將實驗室工藝包轉化為可工業化實施的工程方案。作為專業化工工程公司,上海智英在大型聚合物裝置設計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其參與的多個大型石化項目已成功投產運行。
通過這一項目,我國首次建立了完整的高端光學級PMMA自主生產技術體系,涵蓋了催化劑制備、聚合工藝、設備設計和產品應用開發全鏈條。這種系統性的技術突破,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高端PMMA材料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為下游光電顯示、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項目對國產PMMA產業的影響
浙江石化18萬噸/年PMMA項目的投產,將對國產PMMA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從供應鏈安全、市場競爭格局到下游應用拓展等多個維度重塑行業發展軌跡,標志著我國高端光學樹脂材料自主可控進程邁入了新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由于技術及產能結構的局限性,我國不得不依賴于大量進口高端光學級PMMA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而浙石化PMMA項目產能主要集中在高端光學級產品,與國內現有以中低端為主的PMMA產能形成互補。該項目投產后,將使國產高端光學級PMMA產能實現從"幾乎空白"到"全球領先"的跨越式增長,顯著增強我國在光電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關鍵領域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據技術許可方介紹,該裝置生產的光學級PMMA在透光率、霧度、耐候性等關鍵指標上已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產品水平。這意味著國產材料將首次大規模進入液晶顯示器導光板、光學鏡頭、汽車燈罩等高端應用領域,打破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
此外,浙石化PMMA項目將產生顯著的產業鏈拉動效應。在上游,項目所需的高純度MMA單體將帶動國內MMA產業提質升級。浙石化自身擁有完善的MMA生產能力,可確保原料供應安全。在中游,項目采用的核心反應器等關鍵設備國產化,有望促進國內化工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發展。在下游,穩定優質的本土PMMA供應,將降低光電顯示、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關鍵材料成本,增強終端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