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透視│潤滑油添加劑:打造民族品牌勢在必行
圖為錦州石化添加劑產品集庫待運。(張一峰攝)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特別是中國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和政府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潤滑油添加劑行業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勢必將重心更多地投放到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工作上,有望帶來可生物降解及可再生的潤滑油產品的需求攀升。加快高端潤滑油添加劑產品國產化的步伐,盡快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打造民族品牌勢在必行。
消費潛力拉動需求增長
20世紀30年代以前,工業潤滑材料中很少使用潤滑油添加劑,一般采用礦物油即可滿足工業潤滑的需求。隨著科技發展,國外添加劑生產商研發出了添加環烷酸鋁的潤滑油,從此進入發動機油中使用添加劑的時代。
全球潤滑油添加劑行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趨于成熟階段,市場規模巨大且較為穩定。2023年,全球潤滑油添加劑需求量約為543萬噸,市場規模約為185億美元。隨著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節能環保監管日趨嚴格以及消費升級等多因素影響,未來幾年全球潤滑油添加劑市場將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
我國是機動車保有量大國,潤滑油添加劑需求巨大。“在我國機動車市場趨穩、工業強國進程加快以及節能環保措施不斷加強的因素影響下,未來幾年,我國潤滑油添加劑市場需求仍將保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穩步增長。”廣研檢測專家表示。
中國巨大的潤滑油消費潛力拉動了潤滑油添加劑的需求,據上海市潤滑油品行業協會的測算,2023年我國潤滑油添加劑需求約為112萬噸。而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3年9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3億輛,成為保障潤滑油添加劑行業穩定發展的基礎。此外,消費升級促使潤滑油等級不斷提升,高性能潤滑油添加劑的需求比例增加。未來幾年,中國將是增長最迅速的潤滑油添加劑終端市場。
“在各類潤滑油添加劑中,分散劑、黏度指數改進劑和清凈劑這3種添加劑約占潤滑油添加劑市場的70%,其次是抗磨劑、抗氧劑、摩擦改進劑等。”錦州精聯潤滑油添加劑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連軍介紹,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較多應用于車用潤滑材料的分散劑、黏度指數改進劑和清凈劑比重會有所上升,為我國車用潤滑油及潤滑油添加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市場集中度及準入壁壘提升
業內專家介紹,國外的添加劑產業形成了以路博潤、雪佛龍奧倫耐、潤英聯、雅富頓四大添加劑公司為主的格局,占全球添加劑市場85%左右的份額。
智研咨詢添加劑分析師表示,中國的潤滑油添加劑起步較晚,技術開發實力較弱,高附加值產品相對不足,相比于四大國際添加劑公司,在高端產品中處于弱勢。但中國在常規添加劑領域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成熟的工藝技術、良好的產品質量、相對較低的售價,使得國內廠商得以立足于國際添加劑市場。“隨著國內潤滑油添加劑行業技術持續提升,勢必會沖擊全球潤滑油添加劑的市場競爭格局。但從中期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國外巨頭仍將占據主導地位。”宋連軍表示。
在國內,添加劑生產的基本格局是大型添加劑公司和民營企業分庭抗禮。“隨著產業技術水平和投資規模的擴大,國內也出現了一批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添加劑公司。目前行業市場集中度逐步提升,部分落后產能被淘汰,行業準入壁壘進一步提高。”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葛蘊珊表示。
葛蘊珊認為,全球市場上,四大國際添加劑公司主要銷售復合劑。還有幾家規模較小、生產單劑的特色添加劑公司,其產量雖然不大,但在各自領域具有全球領先的研發實力,以其獨具特色的產品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錦州康泰潤滑油添加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禹虎背表示,國內單劑供應主要有國外進口單劑和國內自產。國內單劑產品主要集中在磺酸鹽、硫化烷基酚鹽、無灰分散劑、抗氧抗腐抗磨劑等,在部分細分產品上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并在部分高端產品市場與國外單劑廠商展開競爭。從發展勢頭上看,中國添加劑行業有望打破國際添加劑公司長達幾十年的壟斷,民營企業正參與中高端應用領域的競爭。
國內復合劑主要有國外進口復合劑,國際添加劑公司在國內獨資或合資企業生產的復合劑,以及國內添加劑企業生產的復合劑這三大來源。
“路博潤及潤英聯已經在中國投資建廠,搶占中國高端市場。隨著中國添加劑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國際四大添加劑公司都有在國內建廠的計劃以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個別國內添加劑企業雖然在某些中高端產品領域能夠與國外品牌競爭,但份額少、占比小,國內添加劑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仍處于下風。”宋連軍表示。
資深石油化工專家楊向宏表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也促使新能源汽車用潤滑油的快速提升。純電動汽車尤其是混動需要潤滑油,雖然純電動汽車沒有了發動機,但還需要使用變速箱,這就需要變速箱油來保障變速箱的使用壽命,也可保證動力輸出更加平穩。發動機技術的改變,使得潤滑工作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勢必推動車用潤滑材料向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自主發展提升民族品牌競爭力
我國添加劑行業是伴隨著國外先進技術及設備的引進和消化吸收,經歷了“從無到有”“合資合作”“全面競爭”三個階段發展起來的。
1983年,原國家計委批準錦州石化公司引進路博潤公司2.5萬噸/年潤滑油添加劑裝置(1.5萬噸/年合成磺酸鹽清凈劑、1萬噸/年丁二亞酰銨分散劑),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磺酸鹽和無灰分散劑生產基地。此后我國又陸續投資建設磷酸鋅鹽抗氧抗腐劑、對鉀酚抗氧劑、聚異丁烯黏指劑等10套潤滑油添加劑裝置。1965—2009年,錦州石化累計生產添加劑64萬噸,其中1994年產量達到3.2萬噸。當時,錦州石化和蘭州石化也被譽為中國潤滑油添加劑兩大生產和科研基地。
1998年,路博潤與錦州石化合資經營添加劑,僅保留其中3套裝置,由路博潤公司出技術。在合資因素的影響下,錦州石化添加劑研發團隊解散,技術骨干流失。“那些年我們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發展復合劑。”錦州石化一位添加劑高管人員認為。
由于添加劑生產技術需要大的資金投入研發,目前國內僅有個別公司擁有自己的技術和產品,但多數是中低端產品,高端產品比例太少。因技術積累不足和研發資金缺口等原因,高端產品基本被國外添加劑公司壟斷。“國外添加劑公司在中國市場上長期占有50%以上的份額,余下份額被中石化、中石油及民營企業瓜分。”宋連軍說。
“國外添加劑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是利潤的1/3,產品更新換代快,技術服務好,國內添加劑企業與之相比差距很大。另外,國內科研院所研究的成果沒有與企業很好地銜接,很多東西只能停留在實驗室。”宋連軍說。
“出于中國經濟體量以及國防的需要,我們必須自主發展添加劑產業。”禹虎背表示,隨著我國化工原料的精細化發展和大型反應攪拌器等重要設備不斷開發,國內添加劑單劑品質有了本質的進步。在技術方面,隨著對添加劑單劑制造、復合劑調配的認知日益深入,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添加劑、潤滑油主要的增長地區,世界的先進技術也將在中國聚焦。
“國內添加劑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不足,尤其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多數添加劑企業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缺乏高素質的研發人才。”宋連軍認為,我國添加劑企業要抱團發展,集中發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快高端添加劑產品國產化的步伐,提升民族品牌的競爭力。
禹虎背對中國潤滑油添加劑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他談到,在國際添加劑行業中,除了已經建立的企業之外,只有中國和印度還在進行添加劑的研究和發展,且只有中國還在進行單劑產品的研發,中國添加劑行業有望打破國際添加劑公司長達幾十年的壟斷。國六的標準頒布體現了國家對于工業體系的高標準要求,而達到高標準還需要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