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煤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底色更綠
——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毛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這為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煤化工企業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企業在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過程中有哪些經驗?為此本刊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毛。
中國石油和化工: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化工行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一極,請您從企業角度談談對高質量發展的理解。
李毛:黨的二十大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平煤神馬作為世界一流企業“主力選手”重點培育。這些都為我們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要求我們必須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全面建設高質量現代化中國平煤神馬,爭創世界一流企業。其實現路徑是:緊緊圍繞質量效益中心,高水平謀劃、高效益經營、高效率運行、高活力創新、高安全保障、高品質共享、強黨建引領“六高一強”。
近年來,平煤神馬圍繞黨中央高質量發展各項要求,把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傳統企業轉型發展全過程,創造性提出“六個堅定”基本原則,即堅定以安全綠色為前提,堅定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堅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定以主業做強為支撐,堅定以全體職工為依靠,堅定以黨的建設為保證,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以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底色更綠的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工: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平煤神馬集團有哪些具體做法?
李毛:我們持續推進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近3年,我們規劃實施近百項延鏈補鏈強鏈重點項目,大力推進核心產業向綠色轉、智能轉、高端轉,有力增強了以煤鹽為源頭的尼龍和硅碳材料、新能源產業鏈發展勢能。
在尼龍化工材料上,我們謀劃布局了己二腈、制氫、特種尼龍、PC等重大引領項目,推動跨區域發展精己二酸等高品質、低成本尼龍關鍵原料。在硅碳材料上,建設了高純硅烷、負極材料、石墨烯材料、碳化硅等重大項目,正邁向電子材料等中高端領域。在新能源上,積極布局3GW光伏電站,提質擴容8~10GW光伏“超級工廠”,謀劃建設綠電綠氫、源網荷儲等新能源產業集群,推動集團加速換道領跑。
未來,我們將繼續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雙線作戰”,讓傳統產業優勢更加穩固、更加強大,讓新興產業的優勢更加穩定、更加突出,提高核心競爭力。以尼龍新材料為例,我們將抓住“中國尼龍城”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政策機遇,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延鏈補鏈強鏈的好項目,全力打造技術和規模國際一流的尼龍新型材料產業基地。計劃到2035年,尼龍城形成全球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尼龍新材料產業鏈條,年總產值達4000億元。
中國石油和化工:政府工作報告對2023年的政府工作提出了幾項建議,其中包括“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并提出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作為煤化工企業的代表,請您談談公司在上述方面有哪些工作在推進?
李毛:“雙碳”大潮大勢中,我們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重大部署,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強弱項,奮力走出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路徑。
在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方面,我們把“取其材、用其能、固其碳、不污染”作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根本出路。具體說來:一是探索煤礦全生命周期綜合開發利用途徑,推進煤炭清潔安全高效開采、分質分梯級利用,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比如,為破解深部煉焦煤高效開采問題,從2019年開始,我們就組織開展了煤礦智能化開采技術攻關和工程實踐,先后創新了復雜條件采掘工作面智能集控技術裝備。二是推進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提高煤炭產品質效。三是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推動煤炭從“燃料”“原料”向“材料”轉變。圍繞煤炭增值轉化、錨定行業“特、精、尖”,集團先后打通了煤基尼龍材料、煤基碳材料、煤基硅材料三條產業鏈,在尼龍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等產業實現了跨 越式發展。
在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方面,我們著力實施綠電替代工程。依托集團新能源產業基礎、空地資源優勢和龐大用電需求等自身條件,一方面大力投資建設3GW光伏電站項目,另一方面加強同新能源領域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光伏“超級工廠”、鋰電池、風力電站、儲能等項目,逐步提升綠色電力消費占比,力爭“十四五”末綠電消納占比達30%以上。
中國石油和化工: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于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請您談談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和舉措。
李毛:大膽創新,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充分把握“四個面向”,大打科技創新“六個一批”攻堅戰,即建設一批戰略引領型項目、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共享型孵化企業、研發一批重大科技攻關課題、建成一批產品研發型全流程重點實驗室、搭建一批產學研合作交流平臺、培養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取得一系列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具體來看,我們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做好科技創新大文章。
一是高標準搭建科技創新平臺。重點聚焦碳基尼龍化工材料、碳材料、硅材料和新能源等方向,培育出硅烷科技公司、催化科技公司、上海神馬工程塑料公司、首成科技公司4家共享型孵化企業,推動成立省級尼龍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建成全省碳基新能源材料中試基地、石墨電極新型炭材料實驗室,以及尼龍纖維、工程塑料、高性能碳材料等4個全流程重點實驗室,極大滿足了產業鏈關鍵核心環節創新需求。
二是深層次破除創新機制障礙。聚焦破解創新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探索實施項目承諾、按需投入、薪酬激勵、自主采購、課題長負責制等科技創新5項特別規定,建立以組織引領提質、干部引路提能、人才引力提智、考核引導提效為主要內容的“四引四提”工作機制,推動形成了“工資靠課題、獎金靠成果”的鮮明導向和制度體系,極大激發科技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推動自主創新。圍繞國外技術壟斷、國家戰略需要、企業發展實際,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和攻關力度,成功攻克了芯片硅料、尼龍66關鍵原料替代品氨基己腈、煤層氣開發、“纖維之王”對位芳綸、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的全釩液流電池等五大創新成果,大幅提升了企業科技核心競爭力和產品市場話語權。
中國石油和化工:謝謝您接受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