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做新舊動能轉換排頭兵
——訪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明石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列入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石化工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重點行業之一。石化行業怎樣以更高水平的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根基?民營煉化企業又將如何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就此,本刊采訪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明石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
中國石油和化工: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石化行業如何發力?請就此談談您的看法。
李湘平:黨的二十大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和特色鮮明的實踐內涵,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面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未來我國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明確了重點。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指引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完全可以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強國新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也一定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奮發有為的新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給行業增添了新的活力,注入了新的動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內民營煉化行業的“第一梯隊”,東明石化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搶抓發展機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聚焦高質量發展,持續夯實管理基礎,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做好能源保供、全力推進數字化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提升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貢獻。
中國石油和化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東明石化和您準備如何貫徹落實這些精神?
李湘平:東明石化積極響應國家及山東省委、省政府號召,搶抓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政策機遇,堅持“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高效發展、安全發展”思路,精心抓好生產,科學經營管理,深化對外合作,強化項目支撐,加快“轉調創”步伐,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我們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研究制訂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規劃了一批煉油轉型升級項目和高端石化項目,積極推動轉型升級,爭當新舊動能轉換的排頭兵。
未來一個時期,東明石化要緊緊圍繞原油直接超級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UPC)科技試驗工程,堅定不移落實“三步走”發展戰略。“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間,我們計劃新增投資1000億元,充分利用國際領先的UPC技術成果、2000萬噸/年日東輸油管線優勢、化工園區平臺優勢和中原地區龐大消費市場三大優勢,積極推動“綠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工程”三步走戰略的落地實施,形成高端化、科技型、綠色煉化一體化能源化工基地,切實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以全新的姿態推動集團新一輪大發展。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也期待今年兩會能有更多更實的政策措施出臺,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工:當前,我國石化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掌握先進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行業發展目標。東明石化在技術創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湘平: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堅持不斷創新,才能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30多年來,東明石化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先后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經濟技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和山東高端化工研究院,組織開展技術研究工作和科技創新工作,相繼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專利技術。與中國石油大學合作研發的原油直接超級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UPC),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我國煉化產業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提高發展質量中的核心引領作用,爭當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生力軍。目前該技術已完成工業化試驗,且取得了較好的試驗效果,為我國煉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解決了制約我國石化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2021年山東高端化工研究院獲得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認定備案,研究院下設高端聚烯烴工程技術中心、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等8個研究平臺,“十四五”期間,計劃每年投入研發費用10億元,重點圍繞高端化工,打造烯烴、芳烴全產業鏈,開發全流程新技術。此外,我們還瞄準航天、軍工、高鐵、汽車、醫用器械等領域,開發茂金屬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烯烴等產品,使化工產業真正實現高端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推動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推進節能降碳,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企業有哪些重點工作在推進?
李湘平:東明石化始終堅持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一方面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開展對標工作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減少單位工業增加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節能降耗,實現降本增效;另一面大力開展清潔能源,走綠色低碳道路。與德國巴斯夫合作研發的魯昌牌汽柴油,與傳統國標燃油相比,每升油可讓汽車多行駛1.6公里,更加節能環保。
中國石油和化工:謝謝您接受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