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我國化工園區的高質量發展之策
10月底,2024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會議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李云鵬指出,化工園區是我國石化行業在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依托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借鑒國際先進化工園區經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我國石化產業發展方式由分散向集聚、由粗放向集約、由低端重復向產業鏈協同發展、融合發展、高端發展的重要載體。會議上,2024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2024最具發展潛力化工園區等名單出爐。這些成績單映射了我國化工園區發展中的哪些新變化、新趨勢,記者帶您走進一年一度的化工園區盛會。
*本文刊載于《中國石油和化工》2024年11月刊*
已認定化工園區近700家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所做的全國性調研統計,截至目前,由各省公布的已認定化工園區數量為695家(上海、西藏未公布名單),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包括位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新區中的園中園)71家。這其中,截至2023年底,石油和化學工業產值超過千億元的超大型園區為21家,產值在500億~1000億的大型園區為52家,產值在100億~500億的中型園區為284家,產值小于100億的小型園區為338家。可以看到占比最大的是小型園區,占比達到48.6%,其次是中型園區。超大型園區占比僅僅占到3%。
再從園區的分布來看,山東84家,位于榜首,其次是浙江51家。安徽、湖北、內蒙古擁有40家以上的園區,分別為40家、42家、40家。新疆、江西、遼寧、河北、河南則位列“三字頭”梯隊,分別為30、33、31、39、36家。位于“二字頭”梯隊的是陜西29家、四川28家、廣東24家、黑龍江20家、江蘇28家。園區數量在10家以上的省份有甘肅17家、寧夏10家、廣西11家、吉林13家、山西17家、湖南15家、福建19家。剩下的新疆兵團、青海、重慶、貴州、云南、海南、天津擁有個位數化工園區。
圖為成都新材料產業化工園區實景圖
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成績單出爐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作了題為《2024中國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分析》的分析報告。他表示,石化聯合會園區委根據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自愿參與評價的化工園區進行了研究,經統計分析、專家核定,確定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為“2024高質量發展卓越化工園區”,確定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2家為“2024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
楊挺表示,此次上榜的化工園區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產業基礎雄厚,盈利能力強。2024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2023年石化銷售收入總量達4.3萬億元,占全國石化產業銷售收入的27%;2023年石化利潤總額達2139.7億元,占全國石化利潤總額的24.5%。
二是土地集約利用,基礎設施完善。2024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累計到2023年末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635.4億元,其中2023年當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20億元,比2022年當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6.1%。此外,2024高質量化工園區土地銷售收入產出率為91.3億元/平方千米、土地利潤產出率為3.75億元/平方千米、土地固定資產投資率為121.4億元/平方千米。
三是節能減排,綠色生態發展。2024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在2023年總能耗為1.8億噸標煤,同比下降0.5%;產值能耗為0.37噸標煤/萬元,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單位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0.028千克/萬元;單位生產總值氮氧化物排放量0.124千克/萬元。
而對于當前化工園區面臨的形勢,楊挺分析到, “十四五“化工園區的安全整治提升與規范建設的任務十分緊迫。應急管理部《“十四五”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規劃方案》提出2025底前,90%左右的化工園區(約630家)達到D級別。
記者看到,目前,全國28個省份完成化工園區安全風險等級復核,其中達到D級的僅為174家。
圖為成都新材料產業化工園區大連理工大學成都研究院
“十五五”發展早謀劃
對于下一步發展計劃,楊挺指出:“目前,石化聯合會已經啟動了行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規劃的相關工作,我們倡導全國化工園區提前謀劃‘十五五’的發展,在產業升級、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智能發展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前謀劃好自己園區的產業規劃和總體規劃,推動園區下一步繼續高質量的發展。”
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石化處副處長楊松峰提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加快化工園區“集聚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一是著力提升集聚化水平。做好園區產業總體規劃,科學篩選入園項目,優化園區內項目布局,繼續推進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入園,促進“主體集中、區域集聚”。二是大力推動高端化發展。聚焦國家戰略和供給短板,圍繞裝備大型化、產品高端化、工藝綠色化發展方向,打造一批重大中試平臺,開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試驗示范,加大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提升園區自主創新轉化能力。三是堅決踐行綠色化理念。全面夯實園區安全環保基礎,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督促指導企業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推動老舊裝置設備更新,著力提升園區安全環保水平,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2024高質量發展卓越化工園區
2024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
2024最具發展潛力化工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