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附政策解讀)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強調,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謀劃、協同推進,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以廢棄物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為路徑,覆蓋生產生活各領域,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為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低碳根基,助力全面建設美麗中國。
《意見》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秸稈等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0億噸,新增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主要再生資源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總體居于世界前列。
《意見》明確5方面政策舉措。一是推進廢棄物精細管理和有效回收。按照廢棄物不同來源精準施策,加強工業廢棄物精細管理,完善農業廢棄物收集體系,推進社會源廢棄物分類回收。二是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和再利用水平。根據廢棄物不同利用方式分類施策,強化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引導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規范化,促進廢舊裝備再制造,推進廢棄物能源化利用,推廣資源循環型生產模式。三是加強重點廢棄物循環利用。綜合考慮廢棄物資源價值、社會關注度、循環利用難度等因素,對重點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進行部署,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加強低值可回收物循環利用,探索新型廢棄物循環利用路徑。四是培育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推動產業集聚化發展,培育行業骨干企業,引導行業規范發展。五是完善政策機制。聚焦政策和機制堵點難點,完善支持政策和用地保障機制、科技創新機制、再生材料推廣應用機制。
《意見》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細化目標任務,確保各項政策舉措、重點任務落地見效;抓好宣傳引導,大力宣傳廢棄物循環利用的重要意義、相關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強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循環經濟領域議題設置,深化多雙邊合作。
政策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強調要更加重視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擴大國內固體廢棄物的使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國辦發〔2024〕7號,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作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旨在加快構建起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
一、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意義重大
廢棄物是在經濟社會系統不同環節被棄置的物質或物品,部分或者完全喪失了原有使用價值,兼具資源性和污染性雙重屬性。在技術、經濟、環境可行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利用起來,廢棄物就變廢為寶成為了資源。
二十多年前,我國剛引入循環經濟理念,經過不斷探索,如今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領域最廣的循環經濟實踐所在。廢棄物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多年來,我國從傳統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到退役新能源組件等新興廢棄物循環利用,從物資回收利用到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以及一大批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等試點示范建設,方方面面經驗不斷積累,規模不斷擴大,成效顯著。2023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約59%,廢鋼回收利用量已約占粗鋼總產量1/4,資源循環利用企業超過10萬家,帶動超過3000萬人就業。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一些主要資源外采率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總體上仍然偏低,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性扭轉,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間巨大。
二、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有了施工圖
《意見》從推進廢棄物精細管理和有效回收、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加強重點廢棄物循環利用、培育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完善政策機制、加強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了多項任務。
廢棄物要管理好,收得回來。《意見》提出加強工業廢棄物精細管理,完善臺賬制度,推進分類收存,全面摸排歷史遺留堆存場。完善農業廢棄物收集體系,積極發揮供銷合作系統回收網絡作用。推進社會源廢棄物分類回收,持續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和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互聯網+回收”模式、逆向物流回收、家電和電子產品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等近年開展起來行之有效的路徑和措施。
廢棄物要用起來,提高水平。《意見》提出強化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引導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和規范化、促進廢舊裝備再制造、推進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在這其中既有對各類廢棄物已開展循環利用工作的強化,也有諸如智能化提質改造、交易二手電子產品信息清除方法相關規范、工業機器人高端裝備再制造等富有時代特征的新任務。
廢棄物要抓重點,有前瞻性。《意見》提出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探索退役新能源設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路徑。中國新能源產業全球領先,數字經濟規模亦達全球第二,這些將是中國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構成,相關任務實施無疑將促進中國面向未來優勢產業集群的資源社會代謝閉環,彰顯綠色生產力,助力夯實全球競爭力。中國消費有巨大體量和增長潛力,也帶來低值可回收物的持續增長,《意見》提出加強低值可回收物循環利用,瞄準這一長期的難點、重點發力。
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企業、行業載體既要壯大,也要規范。《意見》提出推動產業集聚化發展,改造升級既有試點示范,深入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培育行業骨干企業,支持布局一批重點項目,“走出去”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引導國有企業發揮骨干和表率作用。引導行業規范發展,對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實施規范管理,強化信息化監管,加強回收行業管理,依法打擊回收和二手商品交易中違法違規行為。
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中的堵點、痛點進一步完善工具箱。《意見》提出完善支持政策、用地保障機制、科技創新機制、再生材料推廣應用機制,既有真金白銀和資源要素的支持牽引,也有立足長遠的能力和制度建設。
三、統籌協調,做好自己的事
《意見》將現行法規政策和實踐中出現的廢舊物資、垃圾、大宗固廢、再生資源、二手商品等統一在廢棄物內涵中,覆蓋綜合利用、循環利用、二手交易、再制造、能源化利用等不同的資源化和再利用途徑,但雜而不亂,分類施策、精準發力。
《意見》應用系統觀念作為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將過程角度的廢棄物收儲運、加工利用等不同環節,功能角度的領域、產業、政策、技術、標準等不同子體系,關系角度的政府與市場、激勵與規范、中央與地方、國內與國際等不同作用,有機融合到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各項主要任務之中,系統謀劃、協同推進。
對于建設這樣一個復雜體系,盡管只是更為復雜的經濟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放在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快速變化的國家,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也需要全民參與,各盡其能。《意見》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時不我待,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全面建成,必將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奠定深厚綠色低碳根基,也必會為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綠色發展提供有益的中國經驗和方案。(作者:金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教授;陳定江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