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鵬:多路徑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2025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科技創新是改造提升傳統石化產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利器”。如何打磨這一“利器”?5月21日在遼寧大連召開的2025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科技創新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李云鵬提出了一系列可行路徑:“要通過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來改造升級石化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要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融通創新;要加強石化行業技術轉移體系建設,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新的產業,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十四五’以來,石化行業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搭建了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培養了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打造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李云鵬指出,“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發展新質生產力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為此,他建議,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把握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科技創新重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二是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不斷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三是一體推進石油和化工行業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行業人才競爭優勢,提升行業和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中國石化聯也將把落實“四個服務”融入日常工作中,以“到位服務+專業素養”的“店小二”精神,在服務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上發力,積極打造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大連市市長陳紹旺、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王江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曹傳貞、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丁志軍、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二級巡視員韓敬友、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副司長楊海燕,以及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高金吉,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包信和,清華大學教授李亞棟,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濤,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蹇錫高,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彭孝軍,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朱為宏等1000余名嘉賓出席會議。中國石化聯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主持。
開幕式上,曹傳貞指出,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能做到三個“加力”,即加力增強創新能力、加力實現自主突破,加力推動改造提升。韓敬友介紹,精細化工是推動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為此,近期工信部開展了精細化工關鍵產品揭榜掛帥、產業對接活動、產業融合服務三方面重點工作。楊海燕指出,知識產權技術保護是創新成果走向產業化應用的重要保障。中國石化聯成立的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目的就是在全行業形成知識、尊重知識、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服務全行業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王江平、包信和、劉中民分別作題為《人工智能賦能化學工業技術革新》《應對“雙碳”目標的產業變革邏輯和技術需求》《“雙碳”背景下石化產業升級技術方向思考與實踐》的主題報告。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進行了產業招商推介,并與投資企業進行了現場簽約。
大會還設置了12個分論壇,并同期舉辦2025全國石油和化工科技創新成果及裝備展和N場招商洽談會。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大連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等單位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