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煉化企業高質量發展錨定目標闊步前行——訪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周健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 “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作為石化產業龍頭的煉化企業要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此,本刊采訪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廣東石化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健。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考察時指出: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希望你們按照黨中央對新型工業化的部署要求,堅持綠色、智能方向,扎扎實實,奮發進取,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給我們全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請您談談廣東石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健:“建成綠色、智能、效益型世界一流煉化企業”是廣東石化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標。
過去的一年,公司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優勢逐漸顯現。廣東石化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3年累計開發化工新產品牌號17個,其中5個牌號為中國石油首次開發,2個茂金屬產品超額完成任務指標,ACP9255被破格列入中國石油2023年新產品目錄B類,產品研發取得新突破;持續推進數智工廠建設,成為中國石油首個無信息孤島的云原生智能工廠,實現全業務域數據集成共享,成功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推進綠色工廠建設,通過嚴密的實時監測,公司的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外排達標率達到100%,污水回用率超過70%,芳烴、乙烯及全流程能耗均處于國內標桿水平。
公司利用靠近市場前沿、消費終端優勢,推進企業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向市場供應煉化產品1000多萬噸;科學制定提質增效實施方案,抓住有利時機對船用燃料油、聚烯烴、硫磺等產品進行推價,堅持在航煤產品出口拓銷上取得實績,向香港和新加坡等市場出口航煤100多萬噸,高標號汽油、聚烯烴等產品遠銷海外,全方位開創了綠色、智能、效益型世界一流煉化企業嶄新局面。
公司積極承擔央企政治、經濟、社會“三大責任”,順利完成廣東石化有限責任公司組建。充分發揮石化產業鏈長作用,助力廣東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帶動揭陽市綠色石化產業產值增長4.7倍。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請您從石化產業的角度,談談對新型工業化的理解?貴公司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有哪些超前部署?請您展望一下企業未來的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和布局。
周健:從石化產業的角度來看,新型工業化主要是對傳統工業化模式的優化和提升,以達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環保效果和更高的產品質量等目標。
首先,新型工業化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在石化產業中,這可能涉及到新材料的開發、新技術的應用。其次,新型工業化強調綠色環保,石化產業需要在保證生產效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再次,新型工業化還強調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這可以表現為煉化企業通過數字手段,實現對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進行更精確控制和預測。
在發展規劃中,廣東石化以“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建成綠色、智能、效益型世界一流煉化企業”為5年奮斗目標,在下一步發展中,要綜合布局綠電消納、綠氫產業發展、合成氣深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轉化、碳二、碳三、重芳烴產業鏈發展及中高端材料開發生產,形成新質生產力。
記者:作為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您比較關心的問題是什么?您今年將帶來怎樣的提案議案?
周健: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我今年的建議是關于“加強塑料循環利用政策支持”。塑料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生態環境治理的重大問題。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塑料全鏈條治理,構建塑料閉環循環已從概念走向實踐,但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塑料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不完善、化工材料產業鏈相關企業和社會公眾參與循環利用的積極性有待提高等問題。
我對相關政策的建議是: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構建塑料污染長效防治體系。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塑料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工業示范工程。三是建立健全標準和認證體系,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四是進一步出臺政策引導公眾參與塑料循環利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