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企業技術創新的思考
科技創新,是新時代催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筆者認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企業要始終如一的持續推進技術創新,才能接續健康發展。企業技術創新的實現取決于兩個方面的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是前提,市場競爭能力是保障。
不斷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
技術創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創新應當成為國有企業的自覺行為,而非政府行為。為此,必須從宏觀調控、微觀動力、政策激勵、投融資、人才等方面來設計企業技術創新機制。
一是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深化改革,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投資主體、利益主體、風險主體、研究開發主體和決策主體,逐步建立起“企業主動、政府推動、科技服務體系聯動”的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形成具有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造就職業企業家隊伍,充分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核心作用。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二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技術創新投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財政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企業要理順銀企關系,解決貸款難問題。同時,應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大力發展證券市場,積極探索建立供高新技術上市的第二板塊,多渠道增加技術創新投入。
三是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實現創新人才的市場價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技術入股等政策,形成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市場機制,創造優秀人才能脫穎而出的寬松的市場環境。貫徹分配靠貢獻的原則,把企業員工勞動所創價值量化到個人,把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與企業領導者、員工掛鉤,真正實現企業領導班子以及員工與企業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技術創新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競爭力
研究表明,創新活動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創新的本質是人們對新技術信息的掌握過程。無論是生產新產品的產品創新,還是生產過程(產品不變)的創新,直接產出的都是新技術,而且這種新技術都會以信息的形態出現。第二,創新過程的本質是實驗,把某種新事物加以實驗就是創新。第三,創新結果的本質是創造性地改變現狀。創新產生的技術實現商業化后,就會改變過去的狀態而建立新的程序。
通過創新,企業提高了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可以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從而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
提高企業競爭力必須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國有企業應深化企業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構筑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府管理體制、投融資機制、人才機制。
競爭的實力是通過“制造差別化”來戰勝競爭對手。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研究開發優勢,在產品的品種、性能、質量等方面制造差別化;也可以利用先進的工藝設備,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降低生產產品成本,構筑同等質量下的低價格優勢;還可以利用流通領域的能力,通過優質的售后服務創造服務方面的差別化。任何一種差別化都離不開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的實現必須依靠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企業技術創新的實現,必須以市場為保障
企業技術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和敏感性。企業創新必須立足于市場,在成本、管理、售后服務等方面對技術創新作出相應的支持。
企業產品技術創新可分解為七個階段:即市場分析—思想形成—產品構思—基型設計—小批試制—批量生產—市場營銷。其中,從思想形成到基型設計,反映的是生產制造能力。這樣,在技術創新上就體現出了兩方面的能力,即研究開發能力和生產制造能力。產品推向市場的商品化過程則反映出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它要求企業在成本、管理、售后服務等方面同樣要具有競爭優勢,要求企業能夠及時通過對市場的分析把握客戶需求,充分與供應鏈的上下游環節合作,開發客戶需求(包括潛在需求)的產品。簡而言之企業的技術創新實質就是一個從市場分析到產品定型再到市場營銷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市場營銷到市場分析再到產品定型的過程。
總而言之,企業技術創新是一個從市場中來再到市場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技術創新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