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人的現代化
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人的現代化
白茂峰
黨的二十大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諸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科學解答了當今世界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現代化、怎樣才能實現現代化等一系列現代化之問,初步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些重要論述從歷史經驗和歷史規律的角度無不指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人的現代化,體現了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唯有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才能在新時代新征程更好完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心任務。
人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式現代化的本質性超越
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國家財富兩極分化的資本邏輯,把人的現代化置于現代化建設的突出位置,既激活“資本的文明面”,也有效遏制資本向政治、社會和精神文化領域無序擴張,著力通過國家引導、規范資本來提升人的主體地位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彌合了人的邏輯和資本邏輯的分裂,為化解資本的生產性矛盾,避免現代化發展陷入資本權力化和資本形而上學的窠臼進行了新的探索,實現了對西方式現代化“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歷史性突破。例如,蘊含著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的中國式現代化,通過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質技術基礎;通過教育、人才、科技的一體化發展提升人民能力和素養,激發其創新創造活力;通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主體地位;通過全面依法治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通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滿足人民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質;通過推動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維護人民從生命財產安全到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等現實需求;通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等等。這些重大戰略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不同維度和層面充分說明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式現代化的本質區別,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對人的本質的復歸和對人的發展的促進。在這一現代化嶄新圖景下,人民不再是資本增殖剝削的對象,真正成為駕馭資本的社會主體,成為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最堅實依托和最強大底氣。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寓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之中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猶如“線”和“面”的關系,是兩個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概念。從縱向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雖然各有側重,但自始至終貫穿其間的一條內在價值主線和圍繞的一個核心就是人的現代化,體現著現代化為了人民、現代化依靠人民、現代化建設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的發展邏輯。從橫向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既意味著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在社會的全面進步下每個人將享有現代化發展成果,同時意味著隨著人口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和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提高,人力資本優勢將不斷增強并轉變為人才紅利,在數量和質量上實現了對人的規模性的塑造;“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表明中國式現代化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以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塑造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實現了對人的現實性的塑造;“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說明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重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協調發展,更突出強調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性,要求在統籌兼顧中促進人民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實現了對人的全面性的塑造;“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突出中國式現代化將人與自然作為生命共同體,以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主要目標,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實現了對人的自然性的塑造;“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站在人類道義制高點,秉承和平和睦和諧理念,主動擔負起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進步的歷史責任,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實現了對人的世界性的塑造。可見,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的外在表現,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在不同維度的微觀呈現和具體展開,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存在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之中,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基本路徑和實踐方式,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人的現代化這一本質。
新征程上著力創新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的實現形式
豐富制度形式。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破除一切妨礙人的現代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聚焦醫療、養老、托幼、住房、教育等事關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領域,加快形成一套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并能充分體現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的先進制度體系,有效拓寬人民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渠道。同時以此為前提,將個體的人置身于社會關系之中,使人不斷突破固有的社會關系,進而根據自己意愿充分自由地表現和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力,以科學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社會治理、穩定的社會秩序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更為有效的環境和條件,為提升人的現代化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優化教育形式。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協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體化嵌入民生工程中,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優質、更公平的教育以及更充分的就業,使知識轉化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生力量。優化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及管理體系,把思想道德育人、文化知識育人、社會實踐育人和藝術育人貫穿到人才培育全過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以全面的教育方式真正提升人在身心、精神、個性等方面的現代化水平。
拓寬國際參與形式。把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以海納百川、平等謙虛的態度廣泛吸收借鑒人類社會現代化建設的一切有益文化成果與實踐經驗,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優質打造標志性工程,形成一系列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同時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形成多元互助的人文交流大格局,不斷擴大各國人民的理念契合點和利益匯合點。要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自身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觀政策的突出位置,堅持扶貧減貧、疫病防控、難民救助等全球事務上由各國人民共同商量,形成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發展環境,為提升人的現代化水平搭建廣闊的國際舞臺。
?。ㄗ髡邌挝唬焊=◣煼洞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理論研究”(22VRC108)階段性成果】